![]() ![]() |
智能手机安全软件使用率低 超九成用户忽视泄密问题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1/8/17 14:14:45 文章录入:admin |
|
近年来,智能手机在硬件处理能力和软件系统功能等方面获得了大跨越,价格逐步下降,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据消息显示,“2010年第三届易观移动互联网年会”上曾透露,目前我国手机用户突破8亿,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0%,而2013年有望达到50%。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大幅度提高,其安全保密问题也日益凸显。春城晚报记者从昆明市场走访了解到,虽然智能手机已经普遍化,可是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安全防护意识还非常淡薄。 话费损失是集中问题之一 昆明某业内人士介绍,智能手机面临的安全保密威胁主要有信道攻击、硬件攻击、软件攻击几类。由于智能手机使用的是开放式操作系统,用户还可自行安装、添加程序,给窃密者提供了方便之门。一般而言窃密者会利用手机操作系统的漏洞,编写手机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窃取手机的控制权、浏览权等直接导致通话外泄、信息泄露、数据丢失、话费损失等严重后果。另一部分用户使用一些智能手机较强的上网功能时也存在不安全的上网习惯,给了手机病毒、木马乘虚而入的机会,类如一些彩信、邮件等也成为手机病毒传播感染的重要隐患途径。 云南三九手机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智能手机遇到了安全隐患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比如一些流氓软件以短信的形式发送不安全网址给用户,当用户点击网址后,就会被加流氓软件在手机上。流氓软件会自行对用户的电话号码拨打电话、乱发短信、偷偷地在后台跑浏览量,使用户产生高额或大量资费。 此外,智能手机应用中还可能遇到情况就是用户接到手机无法识别的未知号码来电,当回复后电话另一端会传出电话录音的信息和内容。而此时有可能使用户手机产生高昂资费。 九成以上用户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手机能支付、预定、刷卡,当越来越多的功能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时,手机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据业内总结,如果手机遭到窃密攻击,还可能导致通话内容外泄、敏感数据外泄、暴露所在位置、录音拍照泄密等情况。 智能手机存储的通信录、短信、银行密码、涉密文件等,都是窃密者觊觎的重要目标。有一种名为“X卧底”的手机窃密软件,一旦在目标手机中安装后,就能够下载电话本、通话记录,随时调阅短信内容,还能通过特定的电话号码实现远程监听,危害很大。 此外,因为智能手机具有较强的数据交互能力,大部分智能手机与计算机相连时,相当于一个大容量U盘。如果插入的是涉密计算机,计算机又被木马病毒所控制,手机会成为木马病毒“摆渡”攻击窃密的载体,在涉密计算机与国际互联网之间“摆渡”涉密文件,其过程可在瞬间完成,当事人毫无察觉。目前较火的3G智能手机更是具有强大的视频传输功能,一旦手机被植入木马程序,容易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将涉密图表、文件等图像传输出去,相当于给对方来了个视频直播。 一位网友告诉记者,针对手机安全问题,一些重要及特殊的部门人员甚至会被硬性要求禁止使用部分品牌携带部分功能的手机,来彻底防范安全隐患。 “在每天几百台的销售量中,95%的顾客选择购买智能手机。不过九成以上的人们都没有安装手机安全软件的意识。只有一些超级玩家及粉丝可能会有所需求。”云南三九网技术部负责人员告诉记者,从其技术平台来看,目前智能手机面临的流氓软件、木马软件攻击性还远不如PC端的攻击力威猛。也因此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在用户中大规模爆发。不过相信随着手机终端应用功能的多元和互融,智能手机安全问题可能会被更多人关注。 “建议非专业用户需安装相关软件时最好到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咨询。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多元化,我们也将加大在安全维护平台的研发,针对安全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和完善、提供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三九技术部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