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微信5.0力争叫好又叫座 互联网大佬们忙盯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00  更新时间:2013/8/6 8:45:38  文章录入:admin

  2013年8月5日,腾讯微信5.0新增的充值中心和微信安全支付功能。

  东方IC供图

  本报记者 张倩怡

  被称为“狼来了”的微信5.0版本,昨天低调亮相。不同于此前预告的下午15时,昨天上午10时,微信5.0就出现在了苹果应用商店中,微信支付、街景扫描,传说中的新功能一一亮相。“微信不再只是一个单纯应用,这个平台上的增值服务越来越多。”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评论道。在这背后,是移动互联战场的战火愈演愈烈,因为只赚口碑不赚钱的“成功”是不完整的。

  扫商品条形码可直接购物

  “微信能买麦当劳。”“微信能买火车票啦!”微信团队给超过4亿用户开出的一张张“口头支票”昨日开始兑现。上午10时许,刚从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了微信5.0,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发了一天里的第一条微博,“一键支付太恐怖了”。

  所谓的一键支付,也正是微信新推出的“微信支付”板块的主打牌,同此前传闻中通过“财付通”、“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购物不同,在使用“微信支付”的过程中并不会看到任何这类工具的痕迹。

  以昨日关注度颇高的一款“麦当劳3元下午茶套餐”为例,进入“麦当劳”微信公共账号,在首次选择购物时,界面会要求输入一张银行卡的账号,随后还需注明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等核定信息,选择“绑定”后就可直接点击“购物”按钮。

  “关键在于整个购物环节下来并没有离开微信环境。”鲁振旺表示,微信意图通过“闭环购物”来吸引用户,这大大增加了购物的便利性。而选择了绑定银行卡后,下一次购物时只需要输入支付密码便成,整个操作过程在几秒钟内便可完成。

  微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微信支付已开通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大部分银行,卡别上包含储蓄卡和信用卡在内,尚未开通的工商银行在陆续接入中。

  除公共号外,微信支付还可在首次上线的条码支付等应用场景中实现。在大大扩充了内容的“扫一扫”环节中,出现了条码扫描、封面扫描、街景扫描、翻译扫描等5种新鲜面孔。对准一瓶可口可乐的条形码扫描完后,同样可以直接进入购物环节。

  公共账号方面,目前包括微团购、麦当劳、QQ充值等微信公众号已可通过微信支付进行交易。微信方面表示,首批上线的商户将包含机票预订、网购、电影票团购、交通卡充值等绝大部分品类的商品和服务。目前,上线的商户基本为中国大陆商户,暂未覆盖海外地区。

  想要上微信先得玩游戏

  黑白画面上,寥寥几笔线条画成的几架小飞机各处乱窜,喷着火焰的战斗机在下方严阵以待……伴随微信5.0的面世,一款或许和“俄罗斯方块”差不多岁数的经典游戏“飞机大战”掀起了一场怀旧潮。

  “今天你玩‘打飞机’了吗?”昨天的“朋友圈”里,这样的问候声不断,甚至让不少人发起了牢骚。同昨日微信新上线的其他功能不同,软件下载、更新完成后,登录新版微信的“入门卡”却是必须要玩上一段老游戏。由于目前微信团队只上线了IOS版本的微信5.0,不少网友抱怨,“什么时候这也成了高帅富的特权?”

  “很显然,这是要告诉用户微信能玩游戏了。这背后是还待开发的一大片手机游戏市场。”鲁振旺说道。昨日,微信游戏中心上线,目前除飞机大战外,只有“天天爱消除”一款应用。而腾讯的王牌游戏,如QQ斗地主、《地下城与勇士》尚未复制到微信平台。

  腾讯2012年财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438.94亿元,其中网络游戏收入达228亿元,占腾讯全年营收超50%,同时也蝉联中国网游厂商营收首位。“腾讯将手中得力的几大战将并到一个平台之下,这将是微信商业化的一大战场。”鲁振旺表示,为手游开发者搭建平台,通过分成的方式将成为未来微信“变现”的一大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手游不同于网游,它的使用人群更集中在收入稳定的白领阶层,这也意味着他们有着较好的付费习惯。”

  互联网大佬们忙“盯梢”

  昨天忙碌着的,不仅是微信团队。上午10点,微信5.0在苹果商店发布。中午,一条“淘宝封杀微信二维码”的消息开始在淘宝卖家中传播,随后淘宝“店小二”出面辟谣。“亲,今天微博淘宝上线第一天。”下午,阿里集团一位公关经理给记者发来了一条提醒信息。

  经历了和腾讯在移动入口上的一番较量,同样在昨天,“阿里浪”的微博淘宝在零时上线。据了解,一家“百草味”网店表示在首日已经收到了来自新浪微博的第一单。

  无独有偶,微信参与的另一款产品——微信沃卡昨日也开始在易迅网上开始预售。不甘示弱的支付宝,同样将在近日上线包括耐克、麦当劳在内的系列公共账号,用户也可以在公共账号内直接购物。

  这样的“撞车”在业内人士看来并非意外。

  “不同于过去只单纯对苹果、三星等智能机的关注,移动互联网已经从硬件比拼过渡到在平台、服务上‘亮剑’的阶段。”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作为移动互联领域的两大巨头,阿里和腾讯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着力培养自有的移动互联生态圈。“未来这样有意的‘盯梢’战术将越来越多。”